Search

現代人很熟悉「蘿蔔糕」,若告訴你4、50年前台灣沒有蘿蔔糕,你可能很難相信。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是「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現代人很熟悉「蘿蔔糕」,若告訴你4、50年前台灣沒有蘿蔔糕,你可能很難相信。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是「鹹粿」,猜想現在有些人沒聽過鹹粿,或許也會嫌鹹粿的口味太單調。

有一年爸爸從國外回來,很高興的與我們分享他吃到的美味「蘿蔔糕」,一直想要在家複製這道料理,那時爸爸央請隔壁擅長製粿的阿婆幫忙,阿婆聽到後大笑:「蘿蔔也能做粿?!太奇怪的東西了」,爸爸的要求當時成為街坊鄰居口中的天方夜譚,如今卻是台灣人熟悉的滋味。

那時候的鹹粿地位相當於現在的蘿蔔糕,家家戶戶最熟悉不過,外表白淨無瑕的粿看起來樸素,甚至可以說平淡得很,但卻是當年大家的心頭好,如此白淨的粿製作起來可得費一番功夫,除了不能摻到任何一點雜質以外,口感必須Q彈,滋味也得到位,蒸的時間也需要計算得恰到好處,不是製粿高手可端不出好成品。

然而製作鹹粿可不是用平常米拿來就能製作了!老米店知道什麼樣的品種、放了多久的米才能做,搭配蒸籠時間計算得完美,如此才能做出口感Q彈迷人的鹹粿。早年吃東西不流行沾醬,這一點跟現在很不一樣,新鮮的鹹粿蒸起放涼後就切片直接吃,因此鹽的比例必須控制得恰到好處,多一分、少一毫都不能,這時候品嚐的就是誘人米香與絕佳口感。

隔餐的鹹粿則會切片後煮成鹹粿湯,滋味濃鄉的湯頭配上滑嫩的粿,頓時讓人胃口全開。另外隔餐的鹹粿也可以煎起來吃,外表得煎得赤脆,一口咬下,口感讓人驚喜以外,米香味在此時更顯誘人,小時候的早餐我很喜歡吃煎鹹粿配著素當歸湯,沒有沾醬,每一口都能品到米香氣。

當年爸爸想吃蘿蔔糕很不容易,但現在我想吃上鹹粿可也不簡單,要吃蘿蔔糕反而不是難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小喜愛恣意悠遊於歷史巷弄,對於古老的人、事、物充滿特別的情感。喜歡時髦,卻又鍾情於老文化,喜歡以不同的方式,探究、傳遞文化,特別偏愛以『吃』來談論文化,因為這是最不沈重的文化認識方法。 成立一個自己的烹飪空間,讓更多人能更容易學習台菜烹調,台菜的背後有許多文化意涵,希望透過互動,活絡台菜的價值。
想認識台菜的絕美風華嗎?美食作家黃婉玲老師將親自教您烹調台灣大菜,帶您窺探台菜之美,歡迎您加入課程,報名電話06-2020968或至官網查閱細節https://taiwan-cuisine.com/聯絡/
View all posts